>>> 返 回 <<< |
反复尝试 钻井起死回生 |
2012-2-14 11:25:28 |
2009年7月,许永福和他的战友们在朝阳县大庙乡打井。当快钻进到200米时,突然出现反吸筛损坏,同时导致埋钻和卡钻。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,如果处理不好,不仅井要废掉,还将造成经费损失二十多万元。他们马上把调来的挖掘机、起重机、千斤顶都用了个遍,结果还是不能将钻头等重要部件提取上来。 在争分夺秒中,救井行动还是没有任何进展,最后有人提出用爆破的方式对事故点进行爆破,但由于井口太小,炸药装置无法送达。能用的方法全用上了,可还是不管用。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,已经筋疲力尽的许永福又一次爬上钻台,此时,他正在合计一个大胆的尝试—反转钻杆将钻铤、钻杆取回。他的想法得到了工程师的高度赞同,于是来到机台上,许永福小心翼翼地合上开关,结果,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,上面的钻杆竟突然带动 钻头转动了,这就意味着可以钻头可以提出来,井有救了,现场一片欢呼,战友们高兴的喊着许永福的名字,把他抬起抛到了空中。连在场的所有工程师都对这个士官竖起了大拇指。连队当时的老操作手经常讲:“别看一根根钻杆硬梆梆,到了井下就成了一根面条。”在一次提钻时仔细观察了钻杆,结果发现钻杆连接处已经被磨的发亮,而且有的地方变细、变弯了。“钢制的钻杆到了井下怎么变成面条了呢?”许永福百思不得其解。 带着不解和疑问,他反复体验操作,果然像班长说的那样,钻杆虽然是直径几十毫米的无缝钢管,但几十根6米长的钻杆接起来后,在钻孔内就像根面条一样甩来甩去,而且,他还发现,如果加压过大,就会打出斜孔,有时还会拧断钻杆,出现掉钻事故。这就需要操作手具备丰富的实钻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,用心听钻机声,时刻观察主动钻杆转幅,用手感觉操作杆的震动,准确判断钻具在孔内的情况。 为尽快提高专业技能,每次从操作台下来,许永福都主动与其他操作手和工程师交流,反复体会操作时的感觉、不断改进技法、认真总结心得。当操作手第二年,他就能够独立判断地层、处置情况,成了团队最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。 |
【打印此页】 【顶部】 |